医管医谈——后疫情时期医院防控思考——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 雷撼 副院长

作者:|2020-07-31 20:47

医管医谈  医院管理前沿之声

随着医改的逐步推进,医疗、医药、医保三方协同发力,改革初见成效。而“健康中国2030”的深化落地,也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面对新形势给医院管理带来的新要求与新挑战,身为管理者有哪些应对和思考?《中华医院管理杂志》联合医视屏,策划了《医管医谈》系列访谈,邀请一线医院管理者分享管理经验、传递前沿思想,让优秀的管理实践得以传播和推广,为提升全国医院的管理水平助力。





专家介绍



雷撼

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

医学博士、主任医师、副教授及博士、硕士研究生导师



  • 抗疫期间任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副院长,分管院感、检验和放射

  • 国家自然基金委初审专家

  • 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

  • 入选浦东新区医学领先人才计划

  • 上海市医院协会医疗质量委员会医务学组委员


后疫情时代的思考


后疫情时代如何做常态化防控

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化防控,与疫情前期有明显的不同。后疫情时代要保证正常的工作、生产和生活。在意识到疾病可防可控的同时,对疫情有充分的认识,不能麻痹大意,一定要严防死守。在这个状态之下,开展医疗救治工作,这是我们常态要做的事情。 


东方医院疫情处置过程的优势和不足

通过驰援武汉的抗疫过程,医院的一些强项和优势得到了发挥。

如灾难医学方面,上海市东方医院有一支国家救援队,在这次援助武汉的过程中,专业、速度、高效的特点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。

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短板。 

第一,重症病人的综合救治能力。这不是一个学科可以解决的,除了ICU,还需要呼吸、心血管系、血液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。

现在大医院的趋势是越来越专科化,专科越来越精、越来越细,但是面对到类似新冠疫情的突发情况,则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。

第二,在传染病、公共卫生等方面需要强化。

全民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知识、理念还需要扩大。这不单是医务人员的工作,也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提高。

第三,在信息化的建设方面,

信息化建设有一些没有达到预期的快捷、高效,到抗疫后期,方舱医院包括疫情控制以后,信息化建设有所改善。


新冠疫情对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影响

互联网在医疗上发挥作用是必然的,疫情只是加快了它的发展程度。互联网医院是积极、正向的,也为老百姓所接受、认可,因此各方面都应该积极推动。 

首先,政府在政策、制度、信息互联互通、医保等各方面,都应该开绿灯进行推动。 

其次,医疗机构也要主动,认识到互联网在医疗上是大势所趋。

互联网医疗能提供指导。通过互联网医疗,不需要病人到医院去,就能对老百姓提供健康的咨询、指导、问诊。小病能做到不出门,在家里进行治疗。感冒、发烧、肚子痛,通过互联网医疗进行诊疗,甚至药品也能送到家里,这样诊疗过程就很简单。中病的在院时间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来缩短。大病依然全程由医院来管。这就是互联网医疗和医院所做的。

在疫情时期,尤其需要减少人员的直接接触,互联网医院的意义还是重大的。 


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建议

医院,包括医务人员,在公共卫生事件中,是哨兵,是边防部队。

医院在整个的疫情公共卫生事件中,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,都是主力军,都是核心和支柱的作用。 但是光靠医务人员是打不赢这场胜仗的。在武汉期间我们发现,只是在医院里治病,只是在方舱里控制疫情,是做不好的。要整个全社会的动员,包括社区的管理,包括志愿者的服务,包括警察支持等,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——这是个全社会的战役。

政府应该主要在空间、物资、人员、技术、信息、流程和制度等方面,做到有所预案,有所防备。

医院,要预留应急的病房,能把一些地方进行紧急改造。同时物资储备要充足,信息系统提前要做好。

其他部门,如学校、街道等,也需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。

政府牵头,各个区域、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到应急系统的规划和筹划上。以后我们应该会取得更好的效率和成绩。


0 0

发表评论0条评论

登录后参与评论
发  表

热议话题